03.10-03.12.2026

中国.广东广州

English

×

展会新闻

常见异常步态及矫治训练方法

2021.05.31


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临床上常见的步态分析问题,供您参考。


步行是人类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也是人类区别与其它动物的关键特征。正常人走路并不需要思考,然而事实上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协同运动,也与上肢和躯干的姿态有关,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步态评定临床意义


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2、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3、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步态检查适应症


1、CNS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瘫、脑瘫、帕金森病、小脑及其传导通路病变。


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扭伤、下肢不等长等。


3、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


禁忌症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等。


正常步态


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步态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摆动相(Swing phase)


正常步行周期△


1. 支撑相分期:相当于脚接触地面的时间,就是一只脚的脚跟着地到全脚着地,最后再到足尖离地前的时间,又称为站立期。这一期大概占60%的步态周期。


2. 摆动相分期: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相当于脚离地的时间,在站立期内,主要是伸肌用力,比如说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等。而摆动期内多是屈肌用力,比如髂腰肌、胫前肌(详见下表),大概占40%的步态周期。



异常步态


步行周期中任何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步态异常,甚至引起病理步态,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


基础分类


支撑相障碍


①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②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③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摆动相障碍


①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②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按疾病原因分类


中枢性疾病


失用性步态、失调性步态、偏瘫步态、脑瘫步态、帕金森病步态、截瘫步态等。


末梢性疾病


小儿麻痹症步态、末梢性麻痹步态等。


运动系统疾病


长短腿步态、假肢步态、助行器辅助步态、关节疾病步态等。



按肌张力异常分类


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步态、僵硬步态等。


肌张力低下


迟缓性步态等。



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


中枢型异常


画圈步态、尖足步态、剪刀步态、慌张步态。


末梢型异常


足下垂步态、跛行步态等。




按畸形类型分类


动态畸形


指肌肉痉挛或张力过高导致肌肉控制失平衡,使关节活动受限,诊断性阻滞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静态畸形


指骨骼畸形以及关节或肌肉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诊断性阻滞后关节活动度没有增加。


常用评估方法


1、四期分析法:两个双支撑相、一个单支撑相、一个摆动相


2、RLA八分法: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求出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


步行功能分级


0级:患者不能行走或完全依靠轮椅或2人以上帮助;


1级:患者需要使用双拐或1人持续有力的搀扶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


2级:患者持续或间断需要1人帮助平衡或协调,或需要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


3级:患者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需要1人监护或言语指导,而无身体上接触;


4级:患者在平面上可独立步行,但在上台阶,斜面或不平的表面时需要帮助或监护;


5级:患者可独立地去任何地方。


临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


 足下垂步态 


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


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


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膝过伸


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


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




                                                                                                  


臀中肌步态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股四头肌步态


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减痛步态


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


                                                                                                  



帕金森步态


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偏瘫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


                                                                                                  


剪刀步态


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痉挛性截瘫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 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


                                                                                                  


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62.5px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100px,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常用链接

联系我们

金晔展览

电话:  18925013207

邮箱:  info@cantonrehacare.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0076469号

【 金晔】